工作·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在这样严寒的冬日,创造历史的低温无法阻却教育人改变未来的热忱,在中科院院士报告厅的学术殿堂上,来自全国近四十所高校,包括七个省、直辖市的百余名优秀教员教练、相关专家及业界领袖迎着严寒的凛冽,齐聚于此,共同学习探讨中国教育创新,尝试回答那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道关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如何从传统应试型、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新型型、交叉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如何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病症和问题?新时代的教育如何与互联网进行有机融合?高等院校如何办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会嘉宾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共辟中国创新创业教育之路,共同推行传统教育模式向4G教育模式换代升级。
图为中科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秘书长赵雁飞在钱学森报告厅中做开题发言。
如何做好创新创业教育?
两天的研讨学习,众多教练顶着严寒而来,主办方不得不在会场额外增加了两排临时座椅。在创新学堂创始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蔡剑的主持下,到场嘉宾共同开展了了一场4G教学模式下的创新创业课程。区别于以往的研讨会,这次活动本身的形式也进行了开拓创新,蔡剑作为创新创业教练的教练,各位嘉宾成为创新选手,大家置身于4G互动教学模式中进行教学实践的角色体验。教练与选手不时地跳出场景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大家在这场创新创业实践互动中领会到了4G教育的价值与内涵,这场新颖生动互动实践课堂在中国科学院钱学森报告厅中展开。
图为创新学堂创始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蔡剑在现场发言。
蔡剑以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环节的四个问题开题,开宗明示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的严重问题,束缚了老师与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学生不愿学,老师不能教。他指出,创新教练应当回归初心,先把自己倒空,再将学生启蒙。我们的教育思想亟需变革,教育模式应当从之前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生学,以辅导为中心的“帮”学生学,以论文为中心的“让”学生学,进化为真正以人为本的“向学生”学的4G教育模式。
紧接着,他放下手的话筒,以创新创业导师身份,教所有“学员”利用手中的“创新学堂”网络平台发布一项自己可以为他人做的最有价值的事。一时间,老师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手机进行互动实践:就业生涯指导、治疗颈椎病、财税咨询、减脂健身咨询、青岛海鲜美食体验、美容瑜伽课、幼儿英语教育与咨询、心理咨询、亲子咨询、佛学分享……这个“课堂”顿时活起来了。如同蔡剑说的一样:“任何一个课堂都是藏龙卧虎,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优势和强项,他们的这些优势,正是其他同学所需要的。一个组织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就能实现协同创新。所以,在课上,我们都要‘向’学生学,以学生为中心。”其中,泰济堂中医医院的张克镇院长发布的治疗颈椎病的服务得到了大家的追捧,迅速销售十余单,张院长在现场就搭起了临时“门诊”,进行“诊疗”。
“这就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有的创新平台,向学生学习。学生变成了选手、教授变为教练、考场变成市场、课堂变成工坊,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这里不再有差生的概念,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市场主体。”蔡剑说。
图为泰济堂中医院院长张克镇通过创新学堂平台提供“治疗颈椎病“服务。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平台,参与其他的研讨会时我根本不知道坐在我边上的人是谁,在这里通过创新学堂平台,班上的学员之间不仅能进行供需互动,现场交易,问答分享,还能彼此深入交流,整个气氛太好了,各取所需之余还能赚取一些收入。可以想象,如果这套体系搬到高校教练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上会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一位远道来的老师发出如此赞叹。
中国的教育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因其依托于固化的教学模式,所以有重传统教学形式,轻教练个性的模式化沿袭。但老师这一角色始终是课堂权威,学生的想法及个性的表达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制约,再加上我国国情与资源限制,“小班教学”难以普及,所以老师往往要面临“一对多”的课堂管理,针对性教学更是无法提及。在理工与信息类教育中,实践环节不可或缺,为此,国家投入大量财力购置计算机设备,建设和完善机房等设施。同样的,在已被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的创业教育中,在一个市场化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各高校的创新研究院、创新人才中心要么准备建设、要么已经运行,而其中更重要的即是创造一个供师生实践的软环境平台,硬件在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固然重要,但也只是外在条件,内在核心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如果有好的软环境生态,在茅草屋或是现代化的电子教室同样可以获得思维的开悟。
通过“学员们“在“创新学堂”的市场实践,蔡剑向大家一一讲解其行为背后的创新理论,通过大家的亲身互动启发学生经济思维,从市场资源、资本、资产、资信四个维度进一步深层剖析市场价值内涵。同时指引老师们在以后自己成为创业导师时应注意哪些互动环节。
创新创业课的设立原因?要达到什么样的课堂效果?
总有论调说创业教育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笔者根据近北大3年的数据并从目前大学生群体毕业生就业这一维度来看,排除掉灵活就业中签订劳务合同的比例,实际参与创业的其实不足一成。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缓解就业压力并非政策目的。其实,不论国家领导人提到的创新理念还是教育部下发的创业教育文件,都透露出国家要通过政策引导,进行战略转型与产业升级。这也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所必须要走的解决出路。而回归到是否建议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应当是要参与,起码要入局,但是要做到的一个小前提是,入局者要进行低成本的自我判断与筛选,但现在这样一个途径与方式还未得到普及。也许只有1%的大学生适合创业,但是他们100%都需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一门课程要有一个既定的课堂效果,我们用什么评判?应如何进行考评?如何避免学生“打酱油“?这门课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利用最新的技术量化这个标准。我们要用真实的数据说话。如果通过一定程序的筛选,结果表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不适合创业,那可能才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评测甄选程序,那些鼓吹学完就可以立马休学去开办公司的培训项目,显然套用的是一套用鸡汤文化浸湿的成功理论。
图为蔡剑进行分组指导。
讨论暂告一段落,课堂进入分组环节,在“创业导师”的指引下,各位创新选手组成团队,分组进行商业画布设计,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项目展示说明。各位教练都脑洞大开,绿植养护、积分管家、神医嫁到……各种创业项目层出不穷,有些已经把如何运营描绘的有鼻子有眼。本就已非常热闹的现场,突然被点燃了,大有公司上市之际老总带领员工上台敲钟之势。原定每组3分钟的宣讲时间,几乎每组都不够用,各项目组的汇报人都想把自己子女般的项目推上舞台进行充分展示。蔡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提示各组要精简发言,不要超时。更有甚者,再三表示明天真的打算用这个项目去创业。蔡剑赶紧控制局势,让大家冷静,一再叮嘱不要入戏太深,并建议大家以后在面对学生的创业课上一定要做好引导,冷静地帮同学分析,不要自己乱了分寸。
课堂有如此魔力,把高校教练们都彻底带动起来,换成大学生呢?岂不是要炸了窝了?随后蔡剑便解释了这一现象。其实,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高层级的需求能给人带来最大的驱动力,当我们不缺吃喝,不再为温饱、物质所牵扯的时候,人类总会追求内心最深的诉求——即寻求自我实现。那种成就带来的自我满足感和高峰体验无可比拟,哪怕你在创新学堂平台只赚到一元钱,但也是你通过创新思维开辟的一种服务,亲历亲为地满足他人需求而得来的,兴许这就是你挖掘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这就是“我行么?”——“我试试“——”这样行得通么“——”竟然达成了“的一段心路历程,它为你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已迈出“不去没想过”的一大步,以后面对你的将是无数种可能。所以在创新创业课上,我们的导师要引导学生,为他们打开这扇门,之后的路径,他们自己会跑起的。而带来这一元钱的收益模式,既然在这里走的通,在其他地方也一定可以走得通,这就是可行的商业模式。因为,创新学堂平台就是一个真实的市场。
(图为各高校创新创业教练进行小组讨论)
整装待发,大力推广4G创新创业课
随后,老师们进行分组讨论,就院校开设课程的步骤与要素进行探索。“创新教育是系统化工程,从哪里开始?”“学校预算不知道怎么用?”“这个4G创新创业课效果非常好,很适合我们学校目前缺乏教学内容和众创平台的局面,我该如何向我校引进?“只有学校通知我上这个课,我才能开吗……
针对这些疑问,大家互通有无,分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一些高校通过校内主抓大学生就业培训的教练自下而上的课程申请,包括课程大纲,教学目的等信息汇总提交学校教务,通过后再以课时费的形式进行财务申报。而所谓的专项资金这部分的使用并不十分清楚,由于上面缺乏进一步的细则说明,造成创新教育推行缓慢。还有一些高校根据省、市相关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文件成立相关项目组或创新中心等机构,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比赛、创业帮扶和创业培训等项目拿到资金,指定相关教学负责人与专业教授负责,引入优秀创新创业课程,实施效果明显。
最后,与会嘉宾一同对这次4G教育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两天的互动实践,收获满满,信心满满。大家坚信要共同努力做好4G教育,以行动解答钱学森之问,开辟出一条中国创新创业教育之路。
正是这些不畏严寒、心系大局的先行者们在不停地推动社会进步,老师们拿出万分的热情进行探讨,提出相关申报方案,为教学模式的改革之路共同献计献策。我们不难看到,一味将治愈中国教育模式顽疾的良药将要熬制出炉,资本寒冬下的这股暖流如同冬日里的暖阳一般,向人们昭示着教学模式变革的春天就要来了,这难道不是中国教育30年来最热的日子吗?就像厉以宁先生深深影响蔡剑的那句‘野无人迹非无路,村有溪流必有桥’。4G教学模式的种子已经种下,就让我们静待各地开花。